阅读历史 |

汉宫旧事(1 / 4)

加入书签

今岁宫宴,依旧是煌煌丹烛,焰焰飞光,映照汉宫富丽奇花并雅物奇珍,王公侯爵,鸿儒名士俱游赏其中,香风吹拂,鲛绡生波,掀起一隅金碧残影。

身处这天家景象里,我不知为何,蓦地想起很多年前的事。

那时先帝宴殿中,我侍立太子禅身侧,丞相落座天子左下首,是公卿中独一份的体面。那时我也曾好奇地小心张望,同所有宫人一般,想要一窥丞相真容,毕竟盛名之下往往名难符实,况且那些传言听来着实夸张,将这位诸葛丞相描绘得如同神明。

我并不知晓丞相于朝堂之上是如何威仪赫赫荡清寰宇的,那一刻,我只知道我的确见到了一个太过殊丽的人。

我长于蜀中,各色美人见过不少,他们也有美丽的容颜,可从未有人像丞相这般,拥有美丽的神态。

这当然是不同的。

正当我恍神之际,耳边传来笑语,道相君昳丽,吾席上牡丹莫敢争艳。

蒋琬彼时因不敬宰臣,获罪于上,当今即位后,丞相复将他擢入相府加以重用。蒋公琰一时人杰,何至于因言获罪,左右不过是丞相与旁人不同罢了。

我小心地望了一眼丞相,他依然端坐高台,神色自若,光丽绝伦,似乎对天子没由来的怒火视而不见。

我心若擂鼓地收回视线,余光瞥见太子禅藏于案下紧握的双手,他转头顾我,面上是一派平和之色,嘱我去取些醒酒汤来。

我旋即有些可惜地离开宣室殿。在去寻太官的路上,我瞧见了从另一边过来的诸葛丞相,他身边还有一个半侧身看不清模样的男子,正紧紧搂着他,姿态颇有些不同寻常。

我心中大惊,自觉撞破一宗秘辛,为了保住性命,只有藏身艮石之后,待他们走远。

脚步声近了。

“孔明,你既这样醉,今日索性留在宫中吧。”

我认得,那是先帝的声音。

我后背已被冷汗浸湿,强自镇定。

丞相回话的声音既轻且柔,我听不清,只见先帝将他拥得更紧了些,想是丞相已醉得不省人事。待他二人身影双双隐去,我方才疾行离开。

我回到太子身侧,果然见先帝与丞相席位俱空,并且直至宴尽,倾杯乐奏了又休,都未见回转。

后来我隐晦地询问过永巷令,这位久奉天子的宦者只是讳莫如深地摇了摇头,斥我莫要多事。那时我尚年轻,即便知道这样的好奇心会让我涉身险境,却依然有着一探究竟的渴望,更何况,我已隐约窥见了端倪。

那是另一个暗昧的冬夜,我跟随太子去谒宣室,我们漫步在无尽的永巷里,如同两缕浮于天槎的魂魄,魂魄的影子泊入未央宫巍峨的宫墙,像被夜雨洇湿的墨。

未央宫,未央宫。天子宣室,霈然德泽。

这便是世间最高最远处了。

我二人行至殿门外时,太子忽然停下了脚步,僵立良久。殿中缠绵泣音声声入耳,殿外烛火昏昏,更有烈风摧折霜花。

我惶恐地低垂着头,连呼吸都欠奉。

太子是一个颇为宽容温雅的人,脸上时刻带着和缓的笑意,可那一次,年少的太子站在雪夜里,抽泣着问我,在汉宫永世凄怆的风月里,倘若能化作一痕无依的水纹,攀附在他的衣裾,是不是也好极啦?

他说话时苦涩的神情,掩于衣袍中颤抖的双手,都成了今后许多岁月里我对于未央宫最深刻的印象。

我无声地跪伏在他身边,惕惕然,怊怊然。

今上总是对东宫不假辞色,我甚至想,丞相比天子更像太子的父亲——或者母亲,那时诸葛丞相燮理西国,德威远着于四海,他那样忙碌,却还是常常亲为太子誊写《管子》《申韩》一干圣人经典,太子不甚爱治经典,却还是爱惜地将那些书简日复一日捧在手中读了又读,取放从不假他人之手。

我早知道的。

———

随着一声唱喏,诸葛丞相正式回到了阔别三年的汉宫,天子赐乘御辇,直彻禁中。

自先帝一朝我随着还是太子的今上撞破先帝与丞相的情事,我便被调去了一处偏远宫室侍奉花草,从此再未见过帝相二人。后来丞相去谒永安,宫人们遥遥相送,我站得很远,遥隔廊腰缦回,也能依稀看到他修竹一样的身姿,这已是十年之前的事了。

十年过去,我蒙今上相召,又得贵君前,能与诸高班一同立于殿廊迎候丞相。

丞相如今应已五十有二,这个念头让我陡然颤栗了一下,我有些无法想象他老去的样子,就像无法想象一株枯萎的芙蓉,我甚至有些恐惧,他会不会和我记忆中的那个人截然不同。

丞相缓步走来,殿中渐渐趋于无声。

此前我听说宴中有些新进擢拔的臣子从未见过他,多年以来丞相令出汉中而泽被两川,虽未与谋面,但却实实在在于座中诸公有赏拔之恩。

我看不清座下公卿们的表情,却也能猜得出,大抵是与当年的蒋公琰一般模样。

丞相孑立玉阶,正欲下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