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1 / 2)
她一边想着,一边凑过去看捣鼓成功了没。
要知道,她为了复刻这奥尔良腌料可费了不少心思。
后世的奥尔良腌料主要有百里香、罗勒、甘牛至、芹菜籽、黑胡椒、干芥末、红辣椒粉、大蒜粉和姜粉。很多香料在清朝日常运用得十分稀少,但幸运的是,清朝宫廷里有不少传教士,广州也源源不断舶来洋物,因此不算难找。
原来给她献过殷勤的掌杓太监郑隆德连她的银子也不收,尽心尽力替她收集到了这些香料,还特意让那个叫三宝的小太监过来学,说:“日后格格哪日想吃,也不必亲自动手,隻管遣个人过来吩咐一声,一定妥妥当当送过来。”
而哪怕郑太监不当值的日子,其他几个掌杓太监也早晚都会提前派人过来听她吩咐,今儿要吃什么,怎么个做法,压根不需要碧桃再去膳房点菜了。
程婉蕴也投桃报李,如今她的膳食基本都由郑太监包了,再也没有被退回内务府的风险了。
今儿圆月高挂树梢,清风朗月,李氏早早便在临水的亭子里布置好了——支了张她最喜欢的紫檀雕花圆桌,四面挂上纱帘,提前拿驱虫的香仔细熏过了,又起出来一坛亲手酿的青梅酒。
杨格格带来了两淮出了名的火腿肉,交给御茶膳房做了煲了一道火腿鲜笋豆腐汤。
程婉蕴准备自然是肥宅快乐专场:特调里木红茶(翻译:柠檬冰红茶,在此掌声感谢闽浙总督进贡的八百棵柠檬树)、甘梅水果捞(再次感谢闽浙总督进贡的芒果、番石榴)以及炸薯条、脆皮奥尔良烤鸡、蛋挞等,甜品是新做的抹茶毛巾卷蛋糕。
抹茶起源于魏晋时期,达官贵人喜欢将绿茶磨碎了“点茶”,到宋朝才逐渐传向倭国,虽然清朝大多不那么吃茶了,但做起来也不麻烦。
摆上一桌子快餐食品,将李氏和杨格格都看呆了。
“这是……”
程婉蕴一脸认真地胡诌道:“这算是欧罗亚那边的西式宫廷菜品。”
杨格格用审视地目光上下打量她:“你?怎会做西菜?”
“我阿玛调任歙县县令前,曾任广州番禺县令,广州海运兴盛,外国商人随处可见,街上也有许多异域馆子,耳濡目染下便学会了。”
其实她爹当番禺县令时,她还没出生。
杨格格接受了这个说法,不过还是翻了个白眼,一脸的“你这南蛮下里巴人有什么好得意”的表情。
自从太子当众落了她见面,她就愈发看程婉蕴不顺眼,一点面子情也不顾了。
程婉蕴并不生气,本就是塑料姐妹,没有期待何谈失望呢?
杨格格天天瞪她,也没耽误太子爷宠她。
李氏也犹豫着没动筷。
她们吃惯了名曰“清汤白菜”实则要杀好几隻鸡来煨的这样精细的菜。猛然见着这样简单粗暴的西方菜很有些不习惯。但程婉蕴已经将炸鸡都去了骨,有的甚至切成了鸡块,就是为了方便她们能文雅地吃夜宵。
“既是姊妹间小聚,我心想着便不要太拘束了。”程婉蕴笑了笑,“而且两位姐姐出身世家,什么好东西没尝过?便想着做些不一样的给两位姐姐尝尝看。”
“闻着倒香。”李氏自从病了以后便瘦了许多,吃不下睡不好,闻言摇摇头:“可我不大敢用呢,太医嘱咐要忌口,我喝几口汤,略尝几口点心便是了。你们俩多吃些,今儿啊,只是想和你们聚一聚,说说话罢了。”
她语气难掩消极。
“李姐姐,快别这样说,我特别预备了滋补养生的粥品,这粥益气养血,又开胃,您喝了一碗保管想喝第二碗。”程婉蕴早料想到李氏可能吃不了这全家桶,因此另外交代郑太监按照她的配方,以猪骨和鸡汤为底熬製了蚝干瑶柱粥。
据说这粥最初起源于干隆朝,这下也被她提前搬来了。
李氏微微一愣,随即笑容真实了些:“难为你惦记着我。”再一看那粥,没四五个时辰熬不下来,很是用心,转头看向金嬷嬷,见她隐晦地点点头,便知道这粥已验过了,有益无害,这才放心用了。
一入口她也不由暗叹,程格格别无长处,在吃喝方面却优于常人,她说好吃,真就特别顺滑爽口,粥里配了硕大的瑶柱和牡蛎干,配着高汤秘製的粥底,添上姜丝,又叫人不觉得腻。
李氏用了大半碗,下腹的隐痛都好些了。
杨格格面上一副不屑的模样,暗地里却吃了好些炸薯条,那一人一份的蛋挞、毛巾卷也全部吃了,最后才纡尊降贵发表了一句:“什么西菜,不过如此罢了。”
程婉蕴:“……”你把你嘴角的番茄酱擦擦再来说话。
李氏也很喜欢番茄酱,还在程婉蕴震惊的目光里舀了一杓配粥,津津有味之余,还和她讨论起如何这番茄酱熬製。
她也不藏私,告诉她要先将番茄蒸熟,除籽挤浆,还要加入白醋、五香粉、洋葱、大蒜末、胡椒等一起熬製,把李氏也说得咂舌:“亏你有这巧思和耐性呢,光熬一个酱就得废上好几个时辰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