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试探底线x触底反弹(1 / 1)

加入书签

试探底线x触底反弹

一开始我想写的是服从性测试x触底反弹的,但服从性测试不包含逼人崩溃。

然后想到一个问题:你是真的情绪不稳定吗?

会有人不屑于了解你的弱点,但是他要预判的是你心理防线的最高值,换句话来说,就是不断地让你崩溃,直到了解你的底线在哪。

于是又有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很多人越被虐越崩溃越离不开。

当然我追求的健康人生就是得跳出试探的逻辑怪圈

故意的事情都是有逻辑的。有人让你觉得不舒服那对方一定就是故意的,大家都是成年人了难道还不知道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吗。

你上来就指责对方狡辩那是在解决ta的狡辩不是在解决问题,所以看问题要看里子。

举个例子吧,就比如说你和你对象吵起来了。你对象其实就是故意的,他知道你会生气,但他还要去做。然后他会在各种方面表现出来,旁侧敲引,让你觉得他不是故意的,或者他是不是有什么苦衷隐情。

所以你就得花心思去判断他是不是真的有苦衷,去想他为什么这么做,还是说他就是故意想恶心自己。

界限就是:

1真有苦衷

2故意恶心人

所以模糊了这个界限之后,你就会一直徘徊在他是不是真的有苦衷,不小心?然后让你情绪内耗。

反复试探你的底线,去看你的阀值在哪里,然后让你觉得哇,原来是我情绪不稳定,不是他的问题。

最后总结一下就是:

本来你在意的是:他做出的让自己生气的事。

然后他说他不是故意的,是不小心的,是你太敏感了,这时候你的思维就会被引导到:他到底是不是故意的。一下子把你从生气的情绪上抽离出来,这时候你就在怀疑自己了。

然后性又是一种作弊行为,抄近路直接达成了亲密关系。它略过了解一个人的内心,仅仅是了解一个人的肉体。

所以我写的时候主杨视角,就是想更有代入感一点写被试探者的内心独白,边写边想为什么被试探者能这样一直被牵着鼻子走。

然后我发现,卧槽,想着想着居然真的不生气了。注意力真的就被转移了。

然后对于梁的话,也可以说他就是很没安全感,他所拥有的都会离开,他只能牢牢抓着最不会放弃他的那个陆御锦。所以遇见杨这种人时,才会按着自己自我保护的潜意识去行动,一次次地试探想知道对方究竟能为自己妥协到什么程度才会离开。

但这种人在绝对的安全感下也会是绝对的忠诚,是那种能为对方付出一切的献祭感。

至少迄今为止梁除了情绪这一点以外,也没做出任何真的伤害到杨的事情吧。况且杨又不是真傻,他哪怕自我pua也是因为梁身上也有他想要的特性。

当然,我想表达的和我写出来的可能也不太一样,我也没那个把握说我的笔力撑得起来我想描述的观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