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7节(2 / 3)

加入书签

“科考结束后,游湖纵马、踏青赏花、蹴鞠弹琴,小子都奉陪。”

先前大家还当何似飞口中的‘折节读书’是谦辞,毕竟,十五岁的一州解元,应当真是在娘胎里就开始读书,才能读到这地步吧。没想到何解元在读书之余,居然还有这么多兴趣爱好。

真让人意想不到。

接下来,还有更让人料不到的事情——何似飞所选的题目居然是‘御策’。

方才跟何似飞交流的诸位文官本以为何似飞这种没进过朝堂的小子,怎么着都该选‘农桑’,实在不了解农桑,说说‘老庄’也行。

毕竟这些都是可以亲身接触,或是从书册上学到的东西。

但‘御策’……讨论皇帝该如何决策,这一般都是内阁大臣、御史台的事情,他们这些不入品的小文官都不敢妄自讨论,何似飞这十六岁的少年,居然就胆敢选此题!

方才跟何似飞交流过,对他印象不错的文官们纷纷摇头,他们原本想放放水——如果何似飞跟他们一桌,他们怎么说都不会让何似飞输太多次,不然就太不给小少年面子了。

可他选了御策,那大家都爱莫能助。

——选这个辩题的一般可都是翰林和御史大夫啊。御史台那群人连皇帝都敢批判,更不会对他这么一个少年手下……不对,口下留情了。

何似飞见自己和诸位大人们不同桌,表情也怔愣了一瞬。

虽说他没有要这些大人们放水照顾的意思,但方才交流的那么融洽,他觉得大家再同桌辩论一番,更能增进感情。

——日后大家当了同僚,有这份感情在,就等于自己在朝廷中多了一点人脉和助力。

可万万没想到,这些主动同他交流的大人们,居然没有一个选御策的。

何似飞:“……”

见他怔愣时那一副少年气,有一位特别爱提拔后辈的大人拍了拍他的肩膀,宽慰道:“无妨,琼笙社的开年第一宴,能参加即是很厉害,一会儿不要紧张,随意发挥吧。”

其他大人们也叹了口气。

毕竟,他们都是有照顾何似飞意思的,要是何似飞参加琼笙社的文会,又排名不错的消息传出,那么他在京中文人圈内,定然会很快声名鹊起,届时,会试答卷再出彩些,指不定就能进前三。

这样,殿试的排名也不会太差。

可怪就怪在这少年选了个‘御策’。

他一个半大的少年,连京城都是第一回来,好好地选什么御策呢?!

在大人们惋惜的目光中,何似飞走向翰林、御史台士大夫那一桌。

甫一见礼落座,在座的御史大夫们眼皮俱是一跳——在座的其他人都是老熟人,方才他们见空了一个座位,本以为是哪位大人物,正期待着,没料到……居然是个毛头小子。

跟这么小的少年讨论御策,怕是会听到不少天真言论。

当真是白高兴一场。

一位面相古板, 蓄着山羊须,看起来约莫不惑之年的男人冷哼一声:“市井小儿,竟敢妄谈御策。”

何似飞张口便接一句:“乡野少年, 借胆班门弄斧。”

此话一出,其他原本有些失望的翰林和士大夫们都忍俊不禁。这小少年挺有意思。

王大人,也就是方才讥讽何似飞的那位。此人一向刻板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时常倚老卖老, 他们这些后辈往往当值时都会被王大人批判,却敢怒不敢言, 只能默默忍了。

没想到这少年居然能灵活应对。

王大人听到何似飞说自己‘乡野少年’,后面又‘借胆’、‘班门弄斧’,虽说是回答他那句话,却也算把在场所有大人都恭维了一遍。于是, 他眼睁睁看着在场除了他的所有人都因为那少年的一句话舒展了眉眼,还有人对那少年微微颔首, 看来是有相识一番的打算。

王大人嗤道:“油嘴滑舌。”

他本来只是想给人一个下马威, 却不料被人巧妙化解后, 还成了他人的垫脚石。简直气得肺都要鼓起来。

这一句何似飞便没再回, 只是微微低了下头,似是有些难过。

在座有些人稍稍皱了皱眉,觉得王大人这么说一个小少年有些过了;有些则在心中惋惜,被王大人这么一骂, 此少年可能本来肚子里对御策就没多少墨水,这下就说不出什么来了。

铃响再三, 文会开始。

王大人作为一众文官中年纪最长, 资历最高,虽不是官位最大, 但却因为御史台出身,其他高位者不愿得罪他,便成了开场讲述之人。

“虽然,期间英君谊辟,固有号为稍稍知道矣,而又诅于行道之不利。”顿了顿,他看向何似飞的方向,见少年人不知何时已经抬起头来,便道,“你接。”「1」

何似飞起身,正准备接。

王大人又道:“小子应该第一回参加文会,记得先报家门。”

这便是要自己输得更彻底些吧,毕竟若是传出去,‘那个文会上没接住辩论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