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0节(2 / 5)

加入书签

近工地安危务必要提防。若涉及河渠疏通,洪水泻流,哪怕是京兆府有令,也要第一时间报与车骑将军和我。一旦有疑,可先请车骑将军领兵控扼水闸,便是东边的北海公处,必要时也可请求援助。”

这场意识形态之争本就需要一个足够分量的典型,既然谢家带着劣迹自己送了上来,那她也就只有笑纳。

三月雨水沥沥,却未曾浇灭清议高涨的热情。随着陆昭的出京,尚书决事已不再中枢,继而整个尚书台与诸多省部官员也渐渐脱离了京中的居所,在京畿附近的庄园内与宫城之间往来。继而,清议会的举办重心也渐渐脱离了长安城,转至郊外。

薛琬毕竟已当面作出承诺,近期不再举行清议,如此迁延几日,再度举行清议会的时候,舆论的关注早已不在他们的身上。京中的几场集会赴会者寥寥,原本因薛琰执掌京兆尹有权以治安为由规限清议场所,也因人群聚集地的改变而毫无优势。

“人少也有人少的好处。”谢云正于薛琬府中做客,闻得这个消息也不免宽慰道,“京兆府整顿,吏部现下也好配合。”

薛琬自然也知谢云的图谋,还是要为了捞他那个宝贝儿子。不过,只要能把谢颐安排在薛家自己的门户下,永宁殿的这场冲突中,以淄川王元湛为纽带的阵营就会从内部割裂。那些世家子弟到底也是为姜绍发声,如果姜绍这个苦主放弃了自己的主张,那么这些子弟的定性就会抹掉义举的影子,直接沦为结党。只要从这里打开了局面,那么这次清议即便使陆昭等人声望攀升至极点,也会输掉里子。

薛琬放下箸,笑着道:“大尚书对局势洞若观火,既然如此,那我便请京兆尹修书一封,请辟都水长丞。不知大尚书意下如何?”

都水长丞乃是京兆尹下除两令丞外最重要的属官之一,掌池沼灌溉,河渠修护,也是能够影响京畿水运咽喉的要职。薛琬如此安排,既是希望谢家的子侄辈可以受到自家的影响,也是希望在营建京畿的过程中,物流要道能够被一个与陆昭敌对者掌控。如果一系列举措可以成功达成,那么下一步借由谢家影响王家脱离陆氏阵营,也是可待。

然而谢颐却并不认为都水长丞是个如意的职位,此职接触庶务颇多,并不算清贵。况且都水长丞不必京兆府其他令丞,难与京中勋贵们打交道,对于日后在世族圈子里混也有影响。

谢云一边接了婢女奉的酒,一边道:“如今已是三月,尚书令王济即将回来,只怕也要望一望三公,不会太过留恋旧职。继而谁可进望此位,尚书就没想过吗?”说完他叹了一口气道,“此次我是只取平流,颐儿若能帮衬得到尚书,也是大善。”

此时,薛琬也知谢云想要帮儿子谋求尚书台的清职,心中大不爽快,毕竟他也不想让谢颐脱离自己的掌控。但若谢颐要入职尚书省,除非来自己的麾下任度支曹郎中。可是对方连都水长丞这样的职位都看不上,有怎么会看上一个小小郎中,这必是要本着侍郎去的。

薛琬想了想道:“既如此,那我先议取令郎为侍郎一职,明日清议,希望大尚书在京中也能有所准备。”

宴席既散,薛琬送客,薛益恭立在父亲的身后,看着谢云的车驾渐渐远去,方才开口道:“父亲缘何要答应大尚书?此职连我家谋取都万分困难。”

薛琬冷笑一声道:“这尚书侍郎一职是要清议,但貉子领尚书事,有否决之权,又岂能闻之不管。今日务必将消息悄悄带到京畿去。明日清议就算成功,只要被貉子驳回,那就是下了他谢云的脸面。两家龃龉更深,岂不对我家有利?既被罢议,谢家也再难插足尚书,最后也只能去老老实实去任二郎麾下的都水长丞。无论陆家放不放人,都可借由河道漕运让谢颐拿刀子冲在前面,这才是我等之大事。”

次日清议,薛琬与谢云也是亲自到场,聚集在此的也都是自己人。薛琬本想着此次必会有陆昭派的人来搅局,然而直到清议结束,场上都没有什么反对的声音,似乎谢颐任尚书事郎一事就这样被定了下来。然而他还未想清楚对方为何不出手,谢云便行至他身边,微微拱手,笑着道:“尚书关陇勋贵,素有底蕴啊。此次清议既有定论,还要托劳尚书将此议会记录存档,稍后吏部也要执令去淳化调人了。”

既有了正式的调令,区区淳化县令陆放自然也不能强留。薛琬还在恍惚中,闻得谢云之言,敷衍笑过,嘴上念叨着:“是好事,好事。”

谢云消去心头之患,心情也是大好,拱了拱手道:“尚书肯抬爱犬子,在下也是感激不尽,后日我家京中设宴,还望尚书赏光。”

傍晚,雨势渐大,一份密章送到正在用晚膳的陆昭手中。陆昭过目后,放下碗箸,一边示意让人服侍她换上官服,一边道:“雨下大了,通知各家所有子弟,即刻随我巡视京畿工地。另外告诉陆放,让谢颐留下请辞表,人可以放了。”

政治人物的首次亮相极其重要,搭好一个舞台,穿上得体的着装,准备好极具目的性的台词,连同与她同台的人物都要仔细甄选。一旦登上高位,她所说的每一句话,出行的目的地与发出的声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