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节(3 / 4)

加入书签

是没有一个听说过这名字的。

就这样的一个人,居然说因为从花滑转项目到短道速滑,引起了冰雪圈子里的血雨腥风?

这些青年队的选手在今天归队训练之前,都对苏凉究竟有怎样一个三头六臂感到无比的好奇。

这会儿总算见到人了,这些青年队的选手们都不由自主地偷偷观察起了正在功率车上快速骑行的少年——先不说别的,就他匍匐在功率车上全速蹬踩满脸汗水的模样,和花滑的需求就不太对味。

花滑当然也需要体能,在冰上滑行控制自己的平衡、跳跃,这些都是需要充沛的体能做支撑的,在场的花滑选手都知道,在冰上长时间滑行之后、自由滑的表演到后半段体能急剧消耗,感觉每一个滑行步法都沉重到需要拼尽全力才能维持的时候,那种肌肉里乳酸堆积的酸胀麻木感,他们也全都熟悉得不得了。

总而言之,别看花滑的表演看起来那么光鲜亮丽,实际上他们也是需要体能做支撑——可花滑的体能训练和眼前苏凉的这种充满暴力破坏感的训练,又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方式。

花滑青年队的男单选手姚若愚在观察了一会儿之后,悄悄跟身边的队友刘洲讨论道:“看身材倒是挺像咱们练花滑的,但是这骑功率车的狠劲儿可不太像。”

花滑队也有体能训练,在体能训练的时候还会让他们上冰场学速滑——是大道的那种纯粹的速度滑冰,不是短道的这种,但考虑到花滑的滑行要求和速度滑冰上的区别,他们教练在让他们在冰上速滑练体能的时候,也并不会要求他们按照速度滑冰的标准动作进行。

按照他们花滑队的总教练的说法儿:我要你们训练的是体能,不是要你们练成速度滑冰运动员。匍身滑行确实动作姿态标准了,但是等你们习惯了匍身滑行的起速、加速之后,难道你们在花滑赛场上也准备用匍身滑行吗?

所以花滑队的这些队员,说是也会一点速度滑冰,实际上跟真正的速度滑冰或短道速滑都是两码事儿。

但在姚若愚看来,眼前的苏凉明显是真的下了狠劲儿在做短道速滑相关的标准训练的,而且看他训练的专注和熟练程度,绝不是花滑队的队员去搞短道速滑训练的那种花架子程度。

刘洲也已经观察了苏凉好一会儿,听姚若愚这么说,他也点了点头,表示同意姚若愚的说法儿。

姚若愚摇了摇头:“也不知道是哪里传出来的流言,现在看来,这些流言蜚语果然是不能信的。”

不止是姚若愚和刘洲他们,周围其他的花滑队员大多数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且不说别的,如果说苏凉这个名字花滑圈子里从上到下都没人听说过的话,那除非苏凉以前根本不是在正规的冰雪俱乐部里参训的,否则多少会留下点痕迹来。

又或者……总不能他苏凉是在国外参加的训练吧?

就在花滑队员们观察着苏凉表现的同时,短道速滑队的领队张栋成接到了个熟悉的记者电话。

“喂,刘记者,您之前不是刚跑完世青赛的海外新闻吗?这么快又忙起来啦?”

张栋成笑着跟电话那头的刘记者寒暄了起来,这位刘记者算是冰雪圈子里的大记了,国内和国外的一些冰雪项目大赛新闻,大都是刘记在跑,于是跟张栋成他们这些国家队的领队都挺熟悉。

只是,这刘记者的下一句话就让张栋成拧起了眉头:“苏凉的事情?当然,确实是有苏凉这样一位试训选手,他的试训资格也是林指导他特批的……是是是,他本人确实是说自己是花滑转项目到短道速滑的,但刘记啊,我跟你说实话,那些说苏凉实力不行的,那都是假的,苏凉的500米和1500米是确实跟沐远笙还有孙睿翔队内对抗过,他差点儿赢了沐远笙的事和他赢了孙睿翔,这都是大实话。”

张栋成没想到这事情把刘大记者都给引来了,于是赶忙跟刘记者解释了一通——像是刘记者这样的大记者,对项目来说是个很重要的舆论口子,可不能任由刘记者那里听着谣言的版本就往外写,到时候这事情要是一登报,才是真的难以解释。

刘记者,也就是刘耀武在电话那头笑着道:“行,说实话,我还真对这位苏凉选手的情况感兴趣,张领队,要不您看这样,我现在距离冬训中心不远,我亲自来冬训中心采访一趟苏凉同学,也想亲自采访一下沐远笙和孙睿翔这几位队员——刚好也做一篇新周期国家队试训队员集结的新闻稿,您看怎么样?”

张栋成松了口气,虽然刘耀武看起来还是不太相信,但是他愿意亲自来采访确认事实那就行,于是他赶忙道:“当然好,冬训中心和我们速滑馆的位置您都熟悉,您直接来就行了,我和林指导在队里等您亲自来看看。”

挂断了和刘耀武的电话,张栋成直接赶到了林国斌的办公室,把刘耀武要来采访的事情给解释了一遍。

林国斌原本正在和教练组讨论新周期的训练方阵,听到张栋成的话,他倒是显得很平静:“没事,小刘是个求实求真的好记者,我信得过他,他既然要来,让他好好看看咱们短道速滑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